查看原文
其他

【国医大师】以中和思想组方用药 ——遵循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

▲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作者/邓连朝▲潮安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诗词同题:致敬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崔柔然等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hnzyydxxbqks)


以中和思想组方用药

——遵循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

刘应科1,孙光荣2*


本文引用:刘应科,孙光荣.以中和思想组方用药——遵循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9:1-8.


〔关键词〕 经方;中和思想;扶正;祛邪;三联组方;孙光荣



中医用一个字来概括是“和”,生理状态下是“得和”,病理状态下是“失和”,故治病就是“求和”。中也者,和也;和也者,中也。遣方用药治病,但求一“中和”。然中和之要旨博大精深,首先得辨别“失和”,和之失者多矣,阴阳失和,气血失和,寒热失和等,均需细辨,此需要扎实的中医功底,正所谓“辨证”。证即出,便得据证立法,据法立方。孙教授在临床上的用方多为自拟方,然拟方得有章法可循,方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继而保证确切的疗效。孙教授在早期亦广泛使用经方或时方,初始原方原量使用,小心谨慎,随着临证量的积累,慢慢的尝试进行加减,后来在孙教授父亲及导师的启迪下,思索再三,尝试进行组方,初试疗效尚可,比较得心应手,遂逐成现在自拟方之风格。然孙教授的组方多是从经方化裁而来,表面看来找不到经方的影子,但治疗法则,组方寓意均暗合经方之意。此即孙教授时常提及的“遵经方之旨,而不泥经方用药”,后来笔者据此总结为“得经方之神而不拘于形”。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多数处方疗效尚可,有的效果甚至好于经方,孙教授的友人建议以孙教授名字首冠继领功用主治命名之,如,孙光荣九味清瘟饮、孙光荣净带止痒汤。不敢贪功拘己,仅是方便使用、方便记忆而已。此法,不能算是较大创新,仅是临证一心得矣,冀对后学者,有所裨益。


孙教授对经方继承创新之探索,是以三联药组按照经方模式组方用药的。笔者据此总结为“三联药组”、“三联组方”,即三药为一组,三组为一方。三药者,多为具有同类功效,或能产生协同之功效者,或单一齐头并进,如,西洋参、生黄芪、紫丹参组合益气并活血。或双向一举两得,如,谷麦芽、生山楂、鸡内金组合共奏消积化食,此即相须或相使为用,时人称之为“角药”。三组者,即按照君、臣、佐、使设立各组,将之称为“扶正组合”、“袪邪组合”、“辅助组合”,每组可一可二,一般一首方四至五组。当然,此组方之法亦非绝对,有时孙教授常于方中增减两味或一味,如煅龙骨、煅牡蛎组合,白茅根、车前子组合,此时人称之为“对药”。方中组数亦无定数,根据病情的复杂情况具体而定。权以生脉散为例,例证如下。


生脉散源自《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方由人参五分、麦门冬五分、五味子七粒组成。可以歌诀记之,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何以谓之“生脉散”,吴昆释曰:“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对于方解,原书解释详尽,云:“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之苦寒泄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此方之要旨为甘、苦、酸并用,后贤区少章在此方加一味黄芪,组成区氏复方生脉散,即人参6 g(另炖服),黄芪4.5 g,五味子1.5 g,麦冬4.5 g。原方之上,加一味黄芪,用于阳气未充,阴血未长,禀赋薄弱,血气不和者。黄芪味甘,配伍人参更能补气,加强补益之功能,气足则血充,黄芪又能升阳举陷,故阳气未充,阴血未长者宜。五味子之酸能敛,更能补五脏之气,麦门冬之苦寒可以泄热补水,四者共用,配伍要义同,但赋予了新的治疗功能,此即为化裁之精义。


孙教授在此基础上,结合 “三联组方”思想,进行了新的化裁。第一个三联药组为生晒参10 g,生北芪15 g,紫丹参10 g,具有益气活血之功;第二个三联药组为麦门冬15 g,法半夏6 g,广陈皮6 g,具有清热化痰之功;第三个三联药组为五味子3 g,灵磁石10 g,生甘草5 g,具有敛阴镇心之功。全方在区氏复方生脉散基础上加紫丹参、广陈皮、法半夏、灵磁石、生甘草,共奏益气活血、清热化痰、敛阴镇心之功能,名之“孙光荣胸痹汤”,主治胸痹病,适用于气虚胸闷、心悸心烦、汗多口渴、津少痰稠、舌绛苔黄、脉涩等之症。


此方得来,源自时方之化裁,功用、主治有了全新的内涵,然组方之旨尚未发生本质变化,在生晒参、生北芪的基础上,加上紫丹参活血,使得血行气畅;在麦门冬的基础上,加上广陈皮、法半夏二药理气健脾,重在化痰,配用麦门冬苦寒之性以清化热痰;在五味子的基础上,加用灵磁石以重镇安神,酸以收之,重以镇之,共奏敛阴镇心,加用甘草调和诸药。组方思路与原方全然一致,然药物作用导向不一,功用主治自然发生了变化,此类化裁遵原方组方之思想精华,然用药发生变化,拓展了治疗范围。临证使用该类方,安全可用,疗效确切。


组方的一个重要特点即组方模式是“三联组方”,或称“三型组合”。第一型:扶正组合,也可以说是“增防型”组合。用于增强抵抗力,即增强防御功能,重在益气活血,益气活血中又重在益气,并视需要补其不足、纠其所偏。这就是“生晒参、生北芪、紫丹参”、“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 等 “三联药组”的用法。其中“生晒参、生北芪、紫丹参”组合可以说为“三联组方”中的必然一组,孙教授之处方,80%~90%均以此组合主打,此亦切合孙教授之用药基本思路,气血即阴阳,气血失和、阴阳失和,均需要纠合,此三药可以胜当此任,此思想亦是孙教授对《中藏经》的多年研究体悟,故以此三药益气活血,为“三联药组”之君(外感病除外),此为中和思想之主要体现。又此三药口感较好,以之主打,汤液的味道较佳,患者亦乐意接受,此亦是孙教授平时处方十分关注的。


第二型:祛邪组合,也可以说是“主攻型”组合。用于攻邪,但“三联药组”中,必有一味来助攻或制衡,即用以相须、相使、相杀、相畏。这就是“麦门冬、法半夏、广陈皮”、“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壳”等“三联药组”的用法。


第三型:辅助组合,也可以说是“引导型”组合。主要用于引药直达病所,或用针对性强的专病专药。这就是“云茯神、炒枣仁、灯芯草”、“蔓荆子、西藁本、紫浮萍”等“三联药组”的用法。


此即针对症候、遵经方之旨确立治则、治法并拟出方,其组方方法是按照君臣佐使的架构进行组方的,其组方模式是将“三联药组”构成“三型组合”来组方。用“三型组合”组方,指导思想就是“中和”,根本目的是“三求”:求稳、求准、求灵,追求“三效”:速效、高效、长效。基本思想是仿经方之意而不拘泥于经方之药(当然,完全适用于本病证者,可以照搬)。


孙教授继承经法而基于长期临床实践体验所创造的“三联药组”及其“三型组合”的组方用药模式,是师经方之意而为时方之用,即根据经方组方的宗旨,而针对当代病证特点而组方用药,此即“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临证之余,孙教授与计算机界的朋友交流心得,得有感悟,此组方之法可以实施数字化,可以量化。“三联药组”及其“三型组合”的数字化,一是可以针对不同病证的组方需求,通过赋予君臣佐使不同的权重,而得出不同的用药系数;二是可以宗经方之意创新适合当代病证的有效方剂。在计算机的识别及匹配下,可以无穷加减,可以无穷变化。具体设想为,在界定药物性味、归经、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治疗需要指令,计算机可以自动形成“三联药组”;然后,根据病证指标和治疗需要,又可以自动生成“三型组合”。如此,将产生出一个无穷的方剂库,并且此类方剂均能经得起安全及疗效的考验。


俗话云:“用药如用兵”,正所谓“将药如将兵”,优秀的指挥官是善于了解自己士兵的人,作为大夫当然要对药物性味、功用烂熟于心,方能组合出良好的“三联药组”,然而如此尚且不够,更高的境界是应该能够“将将”,即了解并掌握指挥官,熟知战术。如此,能够率领优秀的、雄厚的兵团集中作战,一举消灭劲敌,此即“三联组方”。


根据上述临证组方方法,结合孙老临床常用经方化裁方,现例举十个根据经方化裁的方,供读者研习,冀有所体悟,权当抛砖引玉。



1



1 孙光荣化裁经验方之一——孙光荣扶正祛邪中和汤(基本方)

1.1  组成

    生晒参10 g,生北芪15 g,紫丹参10 g,北柴胡12 g,川郁金12 g,制香附12 g,法半夏10 g,广陈皮10 g,淡黄芩10 g,大红枣10 g,生姜片10 g,生甘草5 g。


1.2  方解

    此方为孙教授临证之基本方、常用方,为调畅和中之经典代表方。第一联药组具有益气活血之功,为君药;第二联药组具有疏肝解郁之功,为臣药;第三联药组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为佐药;第四联药组具有补引纠和的作用,为使药。补引纠和即:补益、引导、纠偏、调和。

    四组药物共奏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之功。


1.3  适应病证

    (1)脉象:弦、弦细、弦滑、沉弦。

    (2)舌象:舌质红、淡红,舌苔黄,微黄,黄白而稍腻。

    (3)症状:发热,持续低热,寒热往来;心烦胸满,欲呕,呕吐,口苦,萎靡不振,懒言,不思食。


1.4  随证加减举例

    (1)急、慢性胆囊炎:去制香附、淡黄芩,加蒲公英15 g,海金沙15 g,金钱草15 g。

    (2)厌食症:去制香附、淡黄芩,加鸡内金6 g,炒谷芽15 g,炒麦芽15 g,津少咽干再加金石斛15 g。

    (3)抑郁症:去制香附、淡黄芩,加制远志10 g,石菖蒲10 g;舌苔白腻,再加佩兰叶6 g。    

    (4)急性肝损害:去制香附,加田基黄15g,蒲公英15 g,鸡骨草15 g;中焦痞格,再加隔山消10 g。


1.5  化裁方来源——小柴胡汤(《伤寒论》)

    (1)原方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2)歌诀: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3)应用大旨  宜:中气、中焦、中和。忌:大汗、大吐、大泻。

    (4)经方要义  ①方剂分类:属于“和解剂”。②针对病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喜呕,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发作有时。③配伍特点:扶正祛邪兼顾(人参、大枣、甘草扶正,其余祛邪);一清一散并行(柴胡、黄芩)。④选方提要:少阳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

    (5)应用精义  ①曹颖甫《伤寒发微》:柴胡以散表寒,黄芩以清里热,湿甚生痰,则胸胁满,故用生姜、生半夏以除之。中气虚则不欲食,故用人参,炙甘草以和之,此小柴胡之大旨也。②吴谦等《医宗金鉴》:邪传少阳惟宜和解,汗、吐、下三法皆在所禁……故立和解一法,既以柴胡和解少阳在经之表寒,黄芩解少阳在府之里热,尤恐在里之太阴正气一虚,在经之少阳邪乘之,故以姜、枣、人参和中而壮里气,使得里不受邪而和,还表里以坐解也。③张仲景《伤寒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



2  孙光荣化裁经验方之二——孙光荣建中和胃汤

2.1  组成

太子参15 g,生北芪15 g,紫丹参10 g,川桂枝6 g,杭白芍12 g,广橘络6 g,炒白术10 g,大红枣10 g,生姜片10 g,鲜饴糖20 g,生甘草5 g。


2.2  方解

第一联药组具有益气活血之功,为君药;第二联药组具有敛阴引阳之功,为臣药;第三联药组具有健脾和胃之功,为佐药;第四联药组具有补引纠和的作用。四联药组共奏益气补中,健脾和胃之功。


2.3  适应病证

    (1)脉象:虚,虚细,虚细且涩,弦细,芤。

    (2)舌象:舌质红、暗红、淡紫,舌苔白,微白,白腻。

    (3)症状:气短、心悸、手足烦热;腹痛喜按,小便自利或频数。


2.4  随证加减举例

    (1)胃溃疡:呃逆,欲呕者,去鲜饴糖,生甘草,加乌贼骨12 g,西砂仁4 g,延胡索10 g;喜食寒者,再去川桂枝,加瓦楞子10 g;喜食热者,再改川桂枝为高良姜10 g。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去川桂枝、鲜饴糖,加淡紫草10 g,芡实仁15 g,白鲜皮10 g,生地炭10 g。

    (3)再生障碍性贫血:加真阿胶10 g,鹿角胶10 g,全当归12 g。

    (4)痛经(腹冷者):加制香附10 g,延胡索10 g,吴茱萸10 g;月经衍期者,再加益母草10 g;月经先期者,再加大生地10 g。


2.5  化裁方来源——小建中汤(《伤寒论》)

    (1)原方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2)歌诀: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3)应用大旨  宜:面色无华,手足烦热,腹冷痛而喜按(中焦阳气不足,阴血不足,虚劳里急)。忌:发热、湿热、呕吐、里实、阳亢。

    (4)经方要义  ①方剂分类:属于“温里剂”。②针对病证:腹中时痛,畏寒肢冷,心中悸动,面色无华,手足烦热,咽干口燥。③配伍特点:辛者桂枝;甘者饴糖、炙甘草;酸(倍芍药)化阴。④选方提要:中焦虚寒,气血不足。

    (5)应用精义  ①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小建中汤者,桂枝汤倍芍药而加饴糖也。倍芍药者,酸以收阴,阴收则归附也。加饴糖者,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建,定法耶,定法唯中,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其斯之谓乎?②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此方安内攘外,泻中兼补,故名曰:“建”。外症未除,尚资姜桂以散表,不全主“中”,故曰:“小”。所谓“中”者有二:一曰:“心中”,一曰:“腹中”。③吴昆《医方考》:呕家不可用建中,为其甘也。则夫腹痛而兼呕者,又非建中所宜也。



3



3  孙光荣化裁经验方之三——孙光荣安神定志汤

3.1  组成

    西党参10 g,生北芪10 g,紫丹参7 g,干小麦15 g,大红枣10 g,生甘草5 g,云茯神10 g,炒枣仁10 g,川郁金10 g,灯芯草3 g。


3.2  方解

    第一联药组具有益气活血之功,为君药;第二联药组具有养心柔肝之功,为臣药;第三联药组具有安神开郁之功,为佐药,第四联药具有补引纠和之功。四组共奏养心柔肝,安神定志之功。


3.3  适应病证

    (1)脉象:细数,细数无力,细数且涩。          

    (2)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薄,或苔少,或少津。

    (3)症状:精神恍惚,五心烦热,潮热阵阵,呵欠连连,虚汗淋淋,悲伤欲哭,难寐多梦,言行异常。


3.4  随证加减举例

    (1)抑郁症:加制远志10 g,石菖蒲10 g;月经衍期或停经者,加益母草、制香附各12 g。          

    (2)狂躁症:加合欢皮10 g,灵磁石5 g,石决明20 g。

    (3)更年期综合症:加银柴胡12 g,地骨皮10 g,制鳖甲15 g;盗汗甚剧者,再加浮小麦15 g,麻黄根10 g。

    (4)网瘾症:加炙远志10 g,石菖蒲10 g,合欢皮10 g,灵磁石5 g。


3.5  化裁方来源——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1)原方组成: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2)歌诀:金匮甘麦大枣汤,人患脏躁喜悲伤  精神恍惚常欲哭,养心安神效力彰。

    (3)应用大旨  宜:精神恍惚,心烦难寐,常悲欲哭,言行失常(心阴受损,肝气失和)。忌:真寒,真热,大吐,大泻。

    (4)经方要义  ①方剂分类:属于“安神剂”。②针对病证:精神恍惚,睡眠不安,悲伤欲哭,言行失常,呵欠频作。③配伍特点:甘润平补,养心舒肝。④选方提要:心气、心血两亏。

    (5)应用精义  ①莫枚士《经方例释》:此为诸清心方之祖,不独脏躁宜之。凡盗汗、自汗等可用。《素问》:麦为心谷。《千金》曰:麦养心气。《千金》有加甘竹根、麦冬二味,治产后虚烦及气短者,名竹根汤。又竹叶汤、竹茹汤,并以此方为主,加入竹及麦冬、姜、苓,治产后烦。夫悲伤欲哭,数申欠,亦烦象也。②尾台榕堂《类聚方广义》:孀妇室女,平素忧郁无聊,夜夜不眠等人,多发此证。发则恶寒发热,战栗错语,心神恍惚,坐卧不安,悲泣不已,服用此方立效。又癫痫、狂病,与前证类似者,亦有奇验。



4



4  孙光荣化裁经验方之四——孙光荣益气温中汤(基本方)

4.1  组成

    生晒参10 g,生北芪15 g,紫丹参7 g,老干姜10 g,上肉桂5 g,炙甘草12 g,炒白术10 g,炒六曲15 g,谷麦芽各15 g,大红枣10 g。


4.2  方解

    此方亦为孙老常用之基本方。第一联药组益气活血,为君药;第二联药组温中散寒,为臣药;第三联药组健中开胃,为佐药;第四组补引纠和,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益气温中,健脾开胃之功效。


4.3  适应病证

    (1)脉象:沉,沉弦,沉迟,沉细,结代。      

    (2)舌象:舌质淡红且薄,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花剥。

    (3)症状:身形高瘦,面色萎黄或苍白,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心下有振水声,畏寒怕冷,口水、痰液、鼻涕、尿液、白带多,喜呕喜唾,不思饮食,大便溏稀。


4.4  随证加减举例

    (1)慢性胃肠炎:加焦三仙各15 g,车前仁10 g。

    (2)胸痹(胸闷甚、不思饮食者):去上肉桂,加川桂枝6 g,全栝蒌10 g,薤白头10 g。        

    (3)妊娠恶阻:紫丹参改3 g,加白蔻仁6 g,紫苏蔸10 g。

    (4)结肠癌:生北芪改20 g,加山慈菇15 g,嫩龙葵15 g,菝葜根15 g;大便结,再加火麻仁12 g。


4.5  化裁方来源——理中丸(《伤寒论》)

    (1)原方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过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

    (2)歌诀:理中丸主理中乡,半夏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回阳。

    (3)应用大旨  宜:心下痞硬,呕吐,下利,腹满痛,四肢清冷(中焦虚寒)。忌:虚热,湿热,失血。

    (4)经方要义  ①方剂分类:属于“温里剂”。②针对病证:脘腹绵绵作痛,畏寒肢冷,脘痞,呕吐,胸痹,病后多生涎唾。小儿慢惊,便血,吐衄血。③配伍特点:温(干姜)、燥(白术)、补(人参)并用。④选方提要:中焦(脾胃)虚寒。

    (5)应用精义  ①成无忌《伤寒明理论》:心肺在膈上为阳,肾肝在膈下为阴,此上下脏也。脾胃应土,处在中州,在五脏曰孤脏,属三焦曰中焦,自三焦独治在中,一有不调,此丸专治,故名曰理中丸。②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太阴病,以吐利腹满痛为提纲证,是遍及三焦。然吐虽属上,而由于腹满,利虽属下,而亦由于腹满,皆因中焦不治以致之也。其来有三:有因表虚而风寒自外入者,有因下虚而寒湿自下上者,有因饮食生冷而寒邪由中发者,总不出于虚寒。



5



5  孙光荣化裁经验方之五——孙光荣化痰降逆汤

5.1  组成

    西洋参7 g,生北芪7 g,紫丹参7 g,炙麻绒10 g,北细辛5 g,生姜片5 g,漂射干10 g,清紫菀10 g,款冬花10 g,法半夏7 g,五味子3 g,大红枣10 g。


5.2  方解

    第一联药组之功效为益气活血,为君药;第二联药组之功效为解表散寒,为臣药;第三联药组之功效为降逆定喘,为佐药;第四联药组之功效为化痰和中,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解表散寒、降逆化痰之功。


5.3  适应病证

    (1)脉象:弦大,浮大,滑数,浮而稍数。      

    (2)舌象:舌质暗红,舌苔白或白腻。

    (3)症状:咳喘不已,呼吸短促,痰鸣如蛙,痰白而稀。


5.4  随证加减举例

    (1)支气管哮喘(新感风寒发作者):加荆芥穗10 g,矮地茶10 g,蒲公英12 g。

    (2)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兼见便结者):加矮地茶10 g,麦门冬12 g;清紫菀改炙紫菀,款冬花改炙冬花。


5.5  化裁方来源——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1)原方组成: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大枣七枚,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2)歌诀: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3)应用大旨  宜:咳喘上气,痰鸣如蛙(肺失清肃,气机上逆)。忌:咽干、痰少。

    (4)经方要义  ①方剂分类:属于“祛痰剂”。②针对病证:咳喘,喉中痰鸣辘辘,咳吐不利。③配伍特点:合力祛邪,三管齐下:降逆、止咳、清痰、泻火、利咽(射干、紫菀、冬花、五味子),发表(轻度)、散邪(麻黄、生姜),燥湿逐饮(半夏、细辛、大枣)。④选方提要:小青龙、越婢汤之兼证。

    (5)应用精义  ①张路玉《张氏医通》:上气而作水鸡声,乃是痰碍其气,风寒入肺之一验,故于小青龙方中,除归心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而加射干、紫菀、款冬、大枣。专以麻黄、细辛发表,射干、五味下气,款冬、紫菀润燥,半夏、生姜开痰,四法萃于一方,分解其邪,大枣运行脾津和药性也。②胡希恕《经方传真》:射干、紫菀、冬花、五味子均主咳逆上气,而射干尤长于清痰泄火,以利咽喉。麻黄、生姜发表散邪。半夏、细辛、大枣降逆逐饮,故亦是外邪内饮而致咳逆之治剂,与小青龙汤所主大致相同,而侧重于上气痰鸣者。



6



6  孙光荣化裁经验方之六——孙光荣清热利肠汤

6.1  组成

    西洋参7 g,生北芪7 g,紫丹参7 g,白头翁12 g,川黄连12 g,川黄柏12 g,苦秦皮10 g,蒲公英10 g,金银花10 g,车前仁10 g,生甘草5 g。


6.2  方解

    第一联药组之功效为益气活血,为君药;第二联药组之功效为清热凉血,为臣药;第三联药组之功效为解毒止痢,为佐药;第四联药组之功效为化痰和中,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清热利肠,凉血止痢之功效。


6.3  适应病证

    (1)脉象:弦数,细数。

    (2)舌象:舌质红,舌苔黄厚或腻。

    (3)症状:泻下脓血,里急后重,腹痛肛灼,渴欲饮水。


6.4  随症加减举例

    (1)阿米巴痢疾:加鸦胆子(桂圆包裹,吞服)。

    (2)急性结膜炎:去苦秦皮,加谷精草10g。

    (3)痢疾(重型):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以透表解热;若里急后重较甚者,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牡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


6.5  化裁方来源——白头翁汤(《伤寒论》)

    (1)原方组成: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2)歌诀: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3)应用大旨  宜:下痢脓血,疫毒痢疾,腹痛肛灼,里急后重(热毒深入血分,下迫大肠,伤津)。忌:咽干,痰少,毒痢初起。

    (4)经方要义  ①方剂分类:属于“清热剂”。②针对病证: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渴欲饮水。配伍特点:清热(白头翁)、收涩(秦皮)兼施。④选方提要:热毒深陷血分。

    (5)应用精义  ①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四味皆苦寒除湿胜热之品也。白头翁临风偏静,长于祛风,盖脏腑之火,静则治,动则病,动则生风,风生热也。故取其静以镇之,秦皮木小而高,得清阳之气,佐白头以升阳,协连,柏而清火,此热利下重之宣剂。②吴谦等《医宗金鉴》:厥阴下利,属于寒者,厥而不渴,下利清谷;属于热者,消渴下利,下重便脓血也。此热利下重,乃火郁湿蒸,秽气奔逼广肠,魄门重滞而难处,即《内经》所云:暴注下迫者是也,君白头翁,寒而苦辛;臣秦皮,寒而苦涩,寒能胜热,苦能燥湿,辛以散火之郁,涩以收下重之利也;佐黄连清上焦之火,则渴可止;使黄柏泻下焦之热,则利自除也。



7



7  孙光荣化裁经验方之七——孙光荣涤痰镇眩汤

7.1  组成

    生晒参10 g,生北芪10 g,紫丹参10 g,云茯苓15 g,炒白术10 g,化橘红6 g,川桂枝10 g,炮干姜10 g,车前仁6 g,大红枣10 g,炙甘草5 g。               

7.2  方解

    第一联药组之功效为益气活血,为君药;第二联药组之功效为逐饮燥湿,为臣药;第三联药组之功效为通阳利水,为佐药;第四联药组之功效为健脾和中。四联药组共奏涤痰镇眩,通阳温中之功效。


7.3  适应病证

    (1)脉象:弦滑,细滑。

    (2)舌象:舌质淡红,苔白滑。

    (3)症状: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气短咳嗽。


7.4  随证加减举例

    (1)高血压眩晕(形肥):加石决明20 g,川杜仲12 g,川牛膝12 g。

    (2)脑震荡后遗症(眩晕):加煅龙骨15g,煅牡蛎15 g。

    (3)心包积液:去炮干姜,云茯苓改云茯神12 g,加炒枣仁10 g。

    (4)二尖瓣右下叶腱索撕裂并下垂:去炮干姜,云茯苓改云茯神12 g,加炒枣仁10 g,川续断12 g,干萹蓄6 g。

7.5  化裁方来源——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1)原方组成: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2)歌诀:苓桂术甘痰饮方,健脾化饮又温阳;脾阳不足痰饮停,胸胁支满悸眩尝。

    (3)应用大旨  宜:胸胁胀满,目眩心悸,心下痞闷,气短咳嗽(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忌:阴虚津少,咳痰黏稠。

    (4)经方要义  ①方剂分类:属于“祛湿剂”。②针对病证:胸胁支满,短气而咳,目眩心悸,脉弦滑,苔白滑。③配伍特点:甘淡为主,辛温为辅,温阳化饮。④选方提要:中阳不足,痰饮内停(“病痰饮者,温药和之”)。

    (5)应用精义  ①吴谦等《医宗金鉴》:《灵枢》谓心包络之脉动则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包,其病则必若是也。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精于上也。茯苓淡渗,逐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白术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滞水邪也。②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痰饮,阴邪也,为有形,以形碍虚则满,以阴冒阳则眩。苓桂术甘温中祛湿,治痰饮之良剂,是既所谓温药也。盖痰饮为结邪,温则易散,内属脾胃,温则能运耳。



8



8  孙光荣化裁经验方之八——孙光荣益肾振阳汤

8.1  组成

    生晒参10 g,生北芪10 g,紫丹参10 g,干地黄15 g,淮山药10 g,山茱萸10 g,炒泽泻10 g,牡丹皮10 g,云茯苓10 g,炮附子6 g,上肉桂6 g,炙甘草5 g。


8.2  方解

    第一联药组具有益气活血之功,为君药;第二联药组具有滋补脾肾之功,为臣药;第三联药组具有渗湿利水之功,为佐药;第四联药组具有补引纠和之功,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温肾振阳,渗湿利水之功效。


8.3  适应病证

    (1)脉象:虚,虚细,左尺尤虚细无力。          

    (2)舌象:舌胖淡,苔白或苔少。

    (3)症状:腰痛,脚软或脚肿,腰以下冷,下肢及足部冰凉,阳痿早泄,小便不利,消渴。


8.4  随证加减举例

    (1)慢性肾炎:加刀豆子12 g,川杜仲12 g,冬瓜皮10 g,车前仁10 g。

    (2)糖尿病:加玉米须10 g,干荷叶10 g。        

    (3)阳痿:加鹿角胶10 g,菟丝子10 g,川杜仲10 g。

    (4)早泄:加龟板胶10 g,川杜仲10 g。            

    (5)老年性痴呆:去炮附子、上肉桂,加巴戟天10 g,制远志6 g,石菖蒲6 g。


8.5  化裁方来源——肾气丸(《金匮要略》)

    (1)原方组成: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二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酒送下,一日二次。

    (2)歌诀: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阴中引阳功最殊。

    (3)应用大旨  宜:腰痛脚软或脚肿,腰以下冷,阳痿早泄,小便不利,消渴(肾阳不足,痰饮内停)。忌:阴虚阳亢。

    (4)经方要义  ①方剂分类:属于“补益(阳)剂”。②对病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痰饮,水肿,消渴,小便不利或反多,阳痿早泄。③配伍特点:阴(补阴药)阳(补阳药)并补,补(干地黄、山茱萸、淮山药,三补)泻(泽泻、牡丹皮、茯苓、三泻)兼施。④选方提要:肾阳不足(“引火归元以消阴翳”)。

    (5)应用精义  ①张璐《千金方衍义》:本方为治虚劳不足,水火不交,下元亏损之首方。专用附、桂蒸发津气于上,地黄滋培阴血于下,萸肉涩肝肾之精,山药补黄庭之气,丹皮散不归经之血,茯苓守五脏之气,泽泻通膀胱之气化。②王履《医经溯洄集》:八味丸以地黄为君,而以余药佐之,非止为补血之剂,盖兼补气也。气者,血之母,东垣所谓阳旺则能生阴血者此也。夫其用地黄为君者,大补血虚不足与补肾也;用诸药佐之者,山药之强阴益气;山茱萸之强阴益精而壮元气;白茯苓之补阳长阴而益气;牡丹皮之泻阴火,而治神志不足;泽泻之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而补虚损五劳,桂、附之补下焦火也。由此观之,则余之所谓兼补气者,非臆说也。



2



9  孙光荣化裁经验方之九——孙光荣益气活血安神汤

9.1  组成

    西洋参7 g,生北芪7 g,紫丹参7 g,酸枣仁15 g,云茯神12 g,龙眼肉10 g,肥知母10 g,正川芎6 g,川郁金10 g,生甘草5 g。


9.2  方解

    第一联药组具有益气活血之功,为君药;第二联药组具有养心安神之功,为臣药;第三联药组为滋阴疏肝,为佐药;第四组药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益气、活血、安神之功效。


9.3  适应病证

    (1)脉象:弦细,细数,虚细无力。

    (2)舌象:舌淡红,苔薄白或苔少。

    (3)症状:五心烦热,心神不安,盗汗或自汗,咽干口燥,头晕目眩。


9.4  随证加减举例

    (1)更年期综合症:加干小麦15 g,大红枣10 g,灯芯草3 g。

    (2)顽固性盗汗:加浮小麦15g,麻黄根10g。

    (3)焦虑性神经症:加莲子心10g,灯芯草3g。

    (4)顽固性室性早搏:加麦门冬10 g,五味子3 g,灵磁石5 g。


9.5  化裁方来源——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1)原方组成: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2)歌诀:酸枣仁汤安神方,川芎知草茯苓襄;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神自安。

    (3)应用大旨  宜:虚烦难寐,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禀赋薄弱,气血两虚,功能衰退)。忌:实证。

    (4)经方要义  ①方剂分类:属于“滋养安神剂”。②针对病证:虚劳虚烦,不得眠,不宁,盗汗,咽干口燥。③配伍特点:三兼:标本兼治,养清兼顾,补泻兼施。④选方提要:肝血不足,心肾失养。

    (5)应用精义  ①喻昌《医门法律》:虚劳虚烦,为心肾不交之病,肾水不上交心火,心火无制,故烦而不得眠,不独夏月为然矣。方用酸枣仁为君,而兼知母之滋肾为佐,茯苓、甘草调和其间,芎入血分,而解心火之躁烦也。②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虚劳之人,肝气不荣,则魂不得藏,魂不得藏故不得眠。酸枣仁补肝敛气,宜以为君。而魂既不归,容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



10



10  孙光荣化裁经验方之十——孙光荣应用安宫牛黄丸之经验

10.1  组成

    同原方。


10.2  方解

    君药为牛黄,具有开窍而醒神,熄风化痰而定惊之功效。臣药有黄连、黄芩、栀子为苦寒清热之品;郁金具有理气舒肝之功效;朱砂、珍珠具有镇静安神通心窍之功效;犀角(水牛角浓缩粉)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雄黄具有解毒辟秽之功效。佐药为麝香、冰片,为芳香开窍之品。使药为蜂蜜,具有和胃调中之功效。全方共奏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症。全方特点为:善能清解高热神昏之效,而无寒凉泄下之弊。《温病条辨》有言:使泻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


10.3  适应病证

    (1)脉象:洪大,弦紧有力,数而有力。          

    (2)舌象:舌深红,暗红,绛;苔黄燥、黄厚。

    (3)症状:高热神昏,烦躁谵语,语言蹇涩或不语,饮不解渴。


10.4  随证加减举例

    (1)中风昏迷:金银花10 g,薄荷叶5 g煎汤送服1丸,日2丸。

    (2)小儿高热惊厥:金银花10 g,连翘壳10 g煎汤送服半丸,日1丸。

    (3)肝昏迷、尿毒症(垂危):蒲公英15 g,土茯苓30 g煎汤送服1丸,日2丸。


10.5  化裁方来源——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1)原方组成: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用代用品)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金箔衣,黄芩一两。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大人病重体实者,每日二次,甚至一日三次。

    (2)歌诀: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

    (3)应用大旨  宜:高热,神昏,手足厥冷(禀赋薄弱,气血两虚,功能衰退)。忌:寒厥。

    (4)经方要义  ①方剂分类:属于“开窍剂”(凉开)”。②针对病证:高热,烦躁,谵语,昏迷。③配伍特点:五法齐备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④选方提要:温热邪毒内陷心包。

    (5)应用精义 吴鞠通《温病条辨》:清宫汤煎汤送服本方,可加强清心解毒之力;若温病初起,邪在肺卫,迅即逆传心包者,可用银花、薄荷或银翘散加减煎汤送服本方,以增强清热透解作用;若邪陷心包,兼有腑实,症见神昏舌短、大便秘结、饮不解渴者,宜开窍与攻下并用,以安宫牛黄丸2粒化开,调生大黄末9 g内服,先服一半,不效再服;热闭证见脉虚,有内闭外脱之势者,急宜人参煎汤送服本方。


文章作者:刘应科1,孙光荣2*


▲原标题:【国医传承(一)】以中和思想组方用药 ——遵循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

▲素材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5-19 12:59

▲温馨提示: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 微信号:e53013 )


南方农村报、潮州日报等媒体报道张仲林 作者/江玲、林树源

▲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作者/邓连朝

▲张仲林医者人生 作者/刘堂平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张仲林战友而作 作者/周学勤

▲张氏中医三代传 痒疹胃病拿手活——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卢素英、程国梁

▲张氏中医最可敬,痒疹胃病医术精——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范瑞彩

▲德行天下,杏林天使——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韩淑青

▲高阳台 · 张仲林医者人生(外十三首)——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薛艳玲

▲张仲林君你真棒 痒疹胃病最擅长 作者/余禄珍

▲张仲林立德行医 专注痒疹胃病赞 作者/王文娟

▲张仲林中医世家 医治胃病与痒症 作者/卢素兰

▲三代行医张仲林 专治痒疹与胃病 作者/闫春迈

▲中医世家张仲林,痒疹胃病拿手活! 作者/闫钟锁

▲潮安战友张仲林,痒疹胃病有专长!作者/张铁栓

▲潮安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 作者/王福生

▲潮安张仲林 医德远闻名 作者/蔡海文

▲战友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 作者/余华

▲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作者/刘静珠

▲潮安村医张仲林医德双馨,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蔡芳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张仲林,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薛艳玲

▲杏林好医生 潮安张仲林 作者/姚君春

▲南粤好村医 潮安张仲林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编辑/寒香医路

▲18位作者撰文同赞痒疹胃病医生张仲林 编辑/寒香医路

▲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编辑/寒香医路

▲13位师友同祝张仲林医生兔年大吉平安喜乐!编辑/寒香医路

▲39位师友同祝张仲林医生六十二岁生日贺词 编辑/寒香医路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展张仲林生日贺词 作者/余禄珍等

▲潮安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诗词同题:致敬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八一诗同题 潮安张仲林——致敬潮安退伍军人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张仲林 编辑/寒香医路

▲舌诊图谱,史上最全

▲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

▲医院的检查报告,这样一看就懂,以后别再问医生了!

▲【医学图库】史上最全的320种皮肤病图谱(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版 一部)检索品种目录——在线查询高清彩图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

▲第三届南方健康传播与创新大会精彩回顾!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在第四届南方健康科普大赛中获奖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在第六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展中获奖 编辑/寒香医路

▲枸杞子疗病新用 作者/张仲林

▲壬寅虎年说虎药 作者/张仲林

▲癸卯兔年说兔药 作者/张仲林

▲《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作者/张仲林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媒体报道】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来源: 南方村医 2016-03-16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张仲林】喜迎元旦 作者/张仲林

▲医直美——庆元旦迎新年礼赞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伍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王福生

▲祝张医生龙年更上一层楼——喜迎元旦敬赠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伍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闫春迈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事迹展播 编辑/寒香医路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作者/邓连朝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张仲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三代行医,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张仲林工作室公众号隶属于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

愿一起拥有健康与快乐!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仲林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